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走严庄(节选)

茹志娟

去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发动群众搞土改试点工作。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

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女同志,”来全嫂轻轻地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看得出来,这个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她说她娘叫她收黎子。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念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

转天晚上,她拉住我膀子又问了:“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我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关心土改,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这……我不当家。”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

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收黎子出来给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大家都没开口。他等了一会,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桌子,粗了喉咙喊道:“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她这轻声细语的一句话,竟比刚才来全拍桌子大喊更出人的意外,那些站起的,要走的,都一起停了下来。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还给地主的狗拖。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小屋里给她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刻激烈起来。

在丈量土地、分户插标签的时候,来全抱了儿子小全,在分给他的土地上撒欢打滚,收黎子噙了眼泪,只是一味地笑。

走的那天,收黎子拿起事前准备好的一卷高粱饼子,放在我手里说:“等明年,咱们的麦子起了身,磨了白面等你。”

部队天天行军,大片大片的土地从我们脚下伸展开去。地里的庄稼苍黄了,成熟了。那大片大片的土地,又落下麦种。麦种具有穿山之力,它不畏严寒,不畏风霜,在土里渐渐地发芽了,出苗了,然后绿茵茵地满铺在黑土上。

四八年的春上,麦子才一拃高,我又第二次来到了严庄。我在来全原来的屋基角落上,一个临时搭起来的茅草地庵子里看到了收黎子。她稍稍黑瘦了一些,眼睛显得大了。她瞅着灯光,慢慢地说着,使我如同跟她一起经历了那一刻钟。

焦黑的严庄在冒烟,火舌舐过的门洞,像一张一张乌黑的大嘴。几个中央军缩着头抱了枪,踢着地上的枕头、筷子,踩着碎碗碴和晒干的辣椒在放哨。风,跟着他们的脚跟扬起灰烬,然后又在树上打起唿哨……

收黎子抬起眼看着我,一字一字地说道:“仅仅把反动派从严庄赶跑是不行的,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严庄,是敌人,就得干脆彻底地消灭,而不是赶跑。”

已是后半夜,我站起身,重新紧了紧绑腿,决定要走了。“慢点走!”收黎子揭开锅盖,锅里是半锅开水,锅边上贴着六个红面饼。“等咱的麦子收起,我再来吃吧!”我把饼放回她的手上,又回头说道:“收黎子,我过两个月来,你可要磨好白面等我呀!”

“我送来。”她好像决定了一个问题似的,说了这一句,可是身子仍是没动。她身后那一点微弱的灯光,把她衬得十分高大。

我走了,远离了严庄,可是我觉得胜利伴同着收黎子总跟着我,每一个战士后面都有她,手里托着那包热腾腾的饼。微黑的脸上,沉静而坚决。不管我们行军到达宿营地,还是从前线换下来休息。是在深夜还是清晨,只要我们轻轻一扣老乡的门,她就会立即跑来拔栓开门;我们累了饿了,立即会有热热的洗脚水,滚烫的地瓜汤或是小米粥:我们出发了,每人的肩上,都背有一条长长的干粮带,袋里是炒麦粉,也许是馍馍干,这是她给我们备的干粮。当我们走在路上,觉得燥热口干的时候,她又抬来了一桶一桶的凉茶。有时,她悄悄地在我们口袋里塞两只滚热的鸡蛋,或是一把红枣。我们的脚上,穿着她缝的袜子。她做的鞋。她叮嘱我们的话,往往只有一句:“要彻底地消灭反动派,保住咱的好光景。”

是了,大爷们,大娘们,小全的爷,小全的母亲,我们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就能战胜一切敌人,因为,我们的名字叫“人民”。

……

雪,悄无声息地飘落着,远近的村庄,不时闪出一星两星的灯光,淮海前线的军民在欢度一九四八年最后的几个小时。

前面响着鞭子,来了一个大车队,赶车的都是女的,车子没到跟前,我就听见她们尖声吆喝牲口的声音。

“同志,你们车上装的是什么?”

“粮食。”

一九六0年十二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收黎子”尽管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由于母亲的悲惨遭遇,故事一开头就显示出她比其他妇女来得进步,具有一般妇女没有的见识。
B.文章第四段收黎子“垂着眼皮”“嘴唇微微有点哆嗦”,内心全是胆怯与慌乱;但她轻声细语的这一番话,很有说服力,最终还是打动了众人。
C.“焦黑的严庄在冒烟,火舌舐过的门洞,像一张一张乌黑的大嘴”,“冒烟”“乌黑的大嘴”等词语既展现了反动派的凶残,也象征着严庄人民的愤怒。
D.当收黎子说出“我送来”这句话的时候,她其实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承诺,她的形象在“我”眼中也显得“十分高大”。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齐心大会,大家都不开口,只是抽烟咳嗽,来全拍桌子,粗喉咙地喊,有人见状打退堂鼓要走,这些主要为了体现土改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农民落后的精神面貌。
B.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三走严庄》与《百合花》都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收黎子的进步便是通过“我”的视角来展现的。
C.茹志鹃作品中的一些意象不仅成为联结情节纽带,而且蕴藏丰富的内涵,如《百合花》被子上的百合花,如本文中收黎子与“我”多次相约的“白面”。
D.《百合花》中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经历了前后态度的转变,《三走严庄》中收黎子思想的成熟也有清晰的脉络,作者通过写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体现了现实风貌和时代变化。
3.“闲笔”是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它们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蕴含了作者的匠心。《百合花》中就多处运用闲笔,如“馒头”“布片”“枪筒里的野菊花”等,起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请分析选文中划横线处闲笔的作用。
4.划波浪线这段多次用“她”来指代“收黎子”,具有多重意蕴,请加以梳理概括。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