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曰:“君子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博于西墙,公曰:“孰处
(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今为A末作奇巧B者C一日作而五D日食E农夫终岁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动词,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相同。 |
B.“务”意为致力于,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中的“务”意思相同。 |
C.“而”同“尔”,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早缫而绪,早织而缕”中的“而”用法相同。 |
D.“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与“稽首”“叩首”一致。 |
A.管仲认为治理国家要引导百姓从事农业,不能让田地荒芜。 |
B.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抬头看天,说明他尚未理解管仲的意思。 |
C.咎季墙坏不修,晋文公深受启发,下令不准滥修宫室,即使修建也不准妨碍农事。 |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要重视百姓,对于今天治理国家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
(1)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2)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5.粮食问题自古就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的根本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一观点体现在何处。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