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重温鲁迅先生那些虽然不系统,但有“筋骨”和“温度”的批评见解,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显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先生早就提醒过我们,批评是应该有“筋骨”的。批评的战斗性,恰是其“筋骨”的体现。在鲁迅先生那里,文学批评总是被寄予“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鲜明倾向。他对真正的“文人”提出了要求,他们应该“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在此,将“文人”置换为批评家,显然是更加恰切的。
在鲁迅看来,文学批评是一项严肃而切实的工作,批评是有“筋骨”的。然而面对今天的文学批评,在反对庸俗吹捧,倡导“批评精神”,增强朝气锐气,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的同时,也要警惕出现截然相反的状况。因为有时候,批评家也会“滥用批评的权威”。在他看来,文艺固然需要批评,但不需要“恶意”的酷评;对于那些“酷评”,“无论打着什么旗子的批评,都可以置之不理的”。
鲁迅要求真正的批评家,“必须止于嘲骂,止于热骂”。与此同时,他认为文学批评需要“批评家就事论事”,需要“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鲁迅尤其厌恶那些以“鸣鞭为唯一业绩”而“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的批评家,认为他们“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的”。
今天,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一方面没能“直言”,另一方面却又不乏“酷评”。这种看似分裂的状况,实质上却并不矛盾。以“鸣鞭”为能事的“酷评”,看似大义凛然,一腔正气,实则目的猥琐,别有用心,这不正是“流量为王”的年代里,哗众取宠者与“眼球经济”达成的契约么!
批评一方面需要体现其“筋骨”,需要批判的勇气与知识才能,另一方面同样需要“温度”,需要体贴入微的理解,以及充分体味创作的甘苦。因此,文学批评必须从客观对象出发,对于负面的东西予以否定、批判和摒弃,而对于正面的价值则要肯定、扶植和培育。鲁迅先生曾愤懑于当时的文学批评“对于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却很少见诱掖奖劝的意思的批评”,这便体现出在“鼓励和切磋”的基础上,将“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的重要意义。这也就是先生所说的“剪除恶草”和“浇灌佳花”的意义所在。
总之,“捧杀”与“棒杀”,都不是文学批评应有的状态,也都极不利于作家的成长和批评的繁荣。这需要我们在批评的“筋骨”与“温度”之间,做更加辩证的思考。这不是简单的折中主义,而理应以“道德”的天平作为微妙的中介来反思性地衡量和测定。
——(摘编自徐刚《重温鲁迅批评的“筋骨”和“温度”》)
材料二:
在任何时代,只要是忧国忧民就是爱国,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可贵的。鲁迅的文学批评就是这一思想驱使下的精神产物。鲁迅的文学时代,正处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之中。鲁迅这样的有社会责任心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批评怎么能不重新审视古代文化呢?我们今天的研究,只要贴近那个背景,就会高度评价鲁迅的文学批评以及文化批判。
批判是为了发展,这是大家不会置疑的。发展我国的新文学,是鲁迅的文学批评所特别阐述的。真实地反映生活,贴近民众的文学,鲁迅就推崇,反之,就批评,就指责。鲁迅一系列的文学批评,固然对于古代那些“瞒和骗”的文艺给以了批判和否定,但对与之相反的符合时代向前潮流的进步文学,则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如谈到屈原、宋玉、阮籍、嵇康、陶渊明、曾雪芹、吴敬梓等古代作家,对《红楼梦》《儒林外史》《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中的有意义之点尽力弘扬。
在思考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时,鲁迅的文学批评有自己的立足点,这就是“立人”。对此,鲁迅考察了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化。他充分注意到了“国民精神之发扬,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主张“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爱生自觉”。在发扬人的自觉意志与独立精神的前提下,他形成了对新文化建设的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见解。应该说,鲁迅的思考是非常超前的。这种见解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来发展、建设我们的民族文化,其观点是深刻的。
热情催生新文学、热情扶持新文学作家、热情评论新文学作品,是鲁迅文学批评的重要特色。这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一笔。鲁迅在文学创作的百花园中好似一位辛勤的园丁,在不断地浇灌“佳花”和“佳花的苗”。尽管多数青年作家的作品“技巧是幼稚的”,有的甚至仅仅是“苗”一般的作品,但鲁迅还是热情肯定其“有一种共同的前进的趋向”,“都是‘有所为’而作”。
[摘编自卜召林《传统文学与21世纪文学碰撞下的鲁迅文学批评(提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文学批评要有“筋骨”,必须具备“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倾向,其战斗性是“筋骨”的体现。 |
B.鲁迅之所以憎恶那些把“鸣鞭”作为唯一业绩的批评家,是因为他们的评论看似正义感十足,却别有用心,无益而有害。 |
C.作为有社会责任心的文学家,忧国忧民的鲁迅必然会正视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在自己的文学批评中重新审视古代文化。 |
D.鲁迅对新文化建设的见解是全面而深刻的,思考是超前的,他的见解和思考对发展、建设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指导意义。 |
A.当今的文学批评,不仅要“剜烂苹果”以增加朝气锐气,同时还要警惕批评家们滥用权威而引发的“恶意”酷评。 |
B.鲁迅对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批评时坚持爱憎分明的原则,既对其负面的东西迎头痛击,又肯定、扶植和培育其正面价值。 |
C.鲁迅充分肯定和评价那些符合时代向前潮流的进步文学,对《红楼梦》《儒林外史》中的有意义之处不遗余力地弘扬。 |
D.虽然当时许多青年作家的作品技巧运用不好,但鲁迅还是以热情的态度肯定其“有所为”的创作意图和“共同前进”的趋向。 |
A.文学批评家张莉说:“文学批评不能只满足于给予读者新的信息、重新表述前人的思想,它还应该反映作者的脑力素质,具有对文本进行探秘的勇气与潜能。” |
B.陈思和教授指出:“学院派的批评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社会现实,脱离文坛话语,把自己当作与世隔绝的怪物,文学批评的生命力就在于投入文学实践,介入社会进步。” |
C.文学批评家张光芒认为:“当时代处于思想解放的上升期的时候,批评家要顺应时代;当现代与愚昧充斥于时代主流时,就必须要做超前的、孤独的呐喊者和预言家。” |
D.《大家》杂志主编说:“只研究作家、作品,不研究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对整个文学的发展将会呈现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遮蔽状态。” |
5.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说鲁迅先生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