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他观察到的现象是球1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2,这说明:

(2)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序号 | 抛出点的高度 | 水平初速度 | 水平射程 |
1 | 0.20 | 2.0 | 0.40 |
2 | 0.20 | 3.0 | 0.60 |
3 | 0.45 | 2.0 | 0.60 |
4 | 0.45 | 4.0 | 1.20 |
5 | 0.80 | 2.0 | 0.80 |
6 | 0.80 | 6.0 | 2.40 |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3)如图所示,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下列步骤或者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测量圆锥摆的周期、半径与小球质量,由向心力公式求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B.通过测量小球到悬挂点的竖直高度、绳子长度与小球质量,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小球受到的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
C.实验中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小球转动得越慢
D.实验中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绳子越长,小球转动得越慢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