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电位变为
(2)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
(3)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①
②
(4)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请推测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原因:
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 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正常人体内该处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 Na⁺含量变化,曲线II表示膜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5)据甲图判断, 谷氨酸是
(6)据图分析, NMDA的作用有
(7)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使得C点
(8)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9)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为探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A组使用生理盐水处理,B组使用等量溶于生理盐水的河豚毒素溶液处理,然后用微电极分别刺激神经纤维,测得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丙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

A.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该实验中的神经元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兴奋是因为 Na+内流,此时细胞外Na+浓度小于细胞内 Na+浓度 |
C.河豚毒素可能会作用于 Na+通道,抑制 Na+内流,从而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 |
D.在医学上,河豚毒素可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 |
(10)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水分少而酶多的唾液, 利于消化食物 |
B.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传出神经 |
C.自主神经系统促进唾液分泌, 此过程同时也受到大脑的控制 |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