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一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它们的功能是
(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切除胸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几乎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
B.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C.在再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
D.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肥大细胞会产生组胺,但不出现过敏反应症状 |
(4)NK细胞(一类无需预先活化就能攻击靶细胞的淋巴细胞)表面存在KIR,能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活化并传递抑制性信号到细胞内,致使NK细胞不破坏正常自身细胞。据此推测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5)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关系存在两种学说。一种是“教导说”,即淋巴细胞最初并无区别,只有在它们接触不同的抗原之后,在抗原的影响下才分化,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与相应抗原互补的抗体,进而发生免疫反应;另一种是“克隆选择学说”,即一种抗原侵入人体后,在无数淋巴细胞中,只有表面本来就带有能和这种抗原互补结合的受体的少数淋巴细胞能和此抗原结合,进而发生免疫反应。请你利用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小白鼠(能正常发生免疫反应)若干,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A(能杀死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未被标记的抗原A和抗原B,注射器等,设计一个能相互印证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思路:
①将小白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
②甲、乙两组小白鼠均注射等量且适量的高剂量同位素标记的抗原A;
③
实验结果及结论: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