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了50%;按全国人口平均的年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但是,全国收入集中在有产者手里,占总人口1%的人口平均的年收入,同时期里从7492美元增加到13114美元,约提高75%。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没有很多提高。即将离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8年12月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全国可以满意地看看现在,乐观地展望将来。”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不同。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