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I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下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材料二:沙岭沙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介于庐山与鄱阳湖之间。近年来,沙山面积逐年扩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沙山的表面呈现有规律的起伏,特别是在东部临湖一侧,发育一系列顺盛行风延伸的垄状地形。下图为鄱阳湖沙岭沙山位置及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材料三:沙岭沙山临湖一侧的垄状地形不是纵向沙丘,甚至不是真正的沙丘,而是侵蚀地貌。沙地的侵蚀地貌以风蚀坑最常见。风蚀坑的形态与地貌部位有关,较陡的迎风坡上一般是伸长的槽形风蚀坑,沙山临湖一侧具备发育槽形风蚀坑的基本条件。下图为沙岭沙山槽形风蚀坑形成演化示意图。
(2)分析风蚀坑一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
(3)简述沙岭沙山槽形风蚀坑的演化过程。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