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本体和本质在于“文”,其作用和意义在于“化”。经“文”熏陶最终出现“化”的景象,也就是“变”,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清醒、敞亮、聪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须臾不能离开文化的滋养,需要持之以恒以文化人。
②以文化人,需要营养滋养。物质的营养,让我们的身体健壮,而精神的营养,则让我们的心灵充实。科学的理论、优秀的文学作品等,都是滋养我们心灵的营养剂。革命前辈从经典阅读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学生时代的方志敏,读了《共产党宣言》,才知晓社会发展规律,立志为改变中国现状而奋斗;彭德怀年轻时读《资治通鉴》,开始思考一个人对社会应有什么样的责任;雷锋把毛泽东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孜孜不倦苦读钻研,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和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学习,让自己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中攀上更高精神境地。
③以文化人,需要润物无声。文化功能的显现,如滴水穿石、垒土成塔;文化作用的发挥,好似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从根本上说,文化是“化”人的,帮助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把人的追求境界提高。这种“化”要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话,这种“化”要靠潜移默化,用文打动人心,依文改变风俗,让人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校正人生坐标,陶冶情操,不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以文化人,需要反躬自省。反躬自省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文化。历代先贤在修身养性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有的以贤者激励自己,以不贤者检讨自己,有的自觉反省、自我净化,提升境界。孔子每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终成圣人。曾国藩写日记反省,不断修正自己的性格缺陷,最终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个不朽的境界。把反躬自省当成一种行为自觉和社会风尚,就会不断在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准。
⑤以文化人,需要久久为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干事创业需要点滴积累、不懈奋斗,以文化人也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必须锚定目标、锲而不舍,保持和弘扬“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精神,用一生的努力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同时,把“化”的功夫下在平时、体现在经常,久而久之,就会领悟到“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的人生之境。如此,做人必有正气,做事必有底气,人生终可得大智慧、大自在。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①
3.选文第④段中有两个事例,能否去掉其中一个事例,为什么?
4.下面是阅读本文后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将排比句补充完整。
明明:以文化人需要精神的营养,具体该如何做呢?
青青:以文化人,要用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