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友 |
B.去后乃 |
C.下车 |
D.入门不 |
【甲】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正午已过(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从屋舍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理解: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和对话背景,开篇点题;语言简洁干练,为陈太丘骂友人不讲信用做铺垫。
【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理解:“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惟妙惟肖。
(3)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上文友人的行为可以说是一个反例,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两位古人则是诚信的典范。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人,说一说他怎样的行为体现出他具有诚信的品质
材料一
蔡璘,吴县人。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①。亡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③而致④之。
(取材于《清稗类钞•敬信》)
材料二
季札将使于晋,带宝剑以过徐⑤。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⑥,徐君已死。于是以剑带⑦徐君墓树而去。
(取材于《新序•杂事卷七》)
注:①[券]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②[亡]通“无“,没有。③[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也指乘车,载运,运送。④[致]送给,给予。⑤[徐]国名。⑥[反]通“返”。返回。⑦[带]围绕,环绕。这里指挂。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