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①江汉①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洪都之滕王②,西山在眺:武昌之黄鹤③,汉阳川树可俯而数也。沧海,吾不得而见之,天下之大观于此焉尽。
②自唐以后数百年,兹楼之兴废屡矣。予过岳时,吴太守④行验实修之。为檐三叠,栋宇新构,而阶级不具,未可登眺。
③每观世所传图画,而不得再至其地,未尝不怅然感之。河间太守谢君道显⑤得此图,寓至京师学士大夫名能诗者,多赋其上。予欲效之,而情兴荒落,才力弗称,竟不能就也。姑述其所见如此
(节选自李东阳《书岳阳楼图诗后》,有删改)
【注释】①江汉:地名,古荆楚之地。②洪都之藤王:洪都,指南昌:滕王,指滕王阁。③黄鹤:黄鹤楼。④吴太守:即吴节。⑤谢君道显:即谢道显。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B.此则岳阳楼 |
C. |
D. |
A.甲文以“庆历四年春”起笔,点明时间,格调庄重雅正;接着推出“谪守”二字,为全篇议论奠定了基调:再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高度概括,高度凝练。 |
B.甲文第三、四两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不同的景象在迁客骚人心中的不同反响,构成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
C.乙文开篇突出岳阳楼的壮丽景象,然后写唐朝以来,该楼历经多次修整,但气势犹存,作者在观看了岳阳楼的图画后,因赋诗的兴致不够,就将所见景观记述了下来。 |
D.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拟人、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洞庭湖波涛的雄伟壮阔,都传达出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今存者仅二叠,然其雄伟固在也。
4.甲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甲乙两文同为写“岳阳楼”的作品。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