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③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即欧阳修被贬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②韩子退之:即韩愈,字 退之。③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之涯”中的“涯”与“天涯海角”中的“涯”意思不同。 |
B.“滋”有“滋味”“培植”“滋长”“更加”等义项。“云烟之相滋”中的“滋”应为“培植”之意。 |
C.“旷野之无穷”中的“之”在本文中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必译出。 |
D.“则其心洒然而醒”中的“洒”和“茅飞渡江洒江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洒”意思相同。 |
A.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
B.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
C.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
D.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
(1)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4.《醉翁亭记》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本文作者却说“一山一隅,一泉之旁,岂公之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认为的“公之乐”指什么?用原文回答那些地方体现了“公之乐”?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