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乙】
《送孟秀才①序》
韩愈
今秋,见孟氏子琯于郴(地名),年甚少,礼甚度……其十月,吾道
【注释】:①孟秀才:即孟琯。孟琯是孟子的第三十八世孙,著有《岭南并物志》一卷。②奇:看重。③烦:多次。④靡:无、没有。⑤折肱(gōng):降低身份,屈己下人。⑥详:审慎。⑦固:坚定,坚决。⑧高爵:这里指通过科举求得的功名富贵。
1.下列文言文句子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 |
B. |
C. |
D. |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善,虽不吾与,吾将强而附。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求书之难、求师之难和生活之苦,但他依然勤奋求学。 |
B.甲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比如将“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和作者的谦卑恭敬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一心向学,害怕被辱的学习态度。 |
C.乙文作者直接写第一次见到孟瑁的印象是“年甚少,礼甚度”。由此可见韩愈对孟瑁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不错的。 |
D.乙文写“其所与皆尽善人长者”,从侧面表现了孟瑁也是个道德高尚的“善人长者”,这让作者愈发地赏识他。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