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溪北蹑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B. |
C.沿溯阻 |
D. |
A.甲文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山川的热爱。 |
B.乙文以作者的游览顺序写景,娓娓道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C.甲乙两文都对山和水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将山的巍峨和水的四季特点呈现在读者眼前。 |
D.甲乙两文都写出了山高水急、山峰连绵的特点,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4.甲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文所写的水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