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学第一课》播出后取得积极反响
①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3年《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取得积极反响。观众认为,节目通过“行走的课堂”充分诠释了在各个领域“强国复兴”的征途中“如何有我”和“何以有我”。
②节目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在“行走的课堂”中鼓励青少年以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姿态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
③“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汤一介老先生的行为使我心潮澎湃,他‘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主持编纂《儒藏》,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六年级11班学生李蕴宸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还有许多文化等着我们去传承发展、探索发现。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加油吧!”
④神舟十六号乘组在《开学第一课》中送出的礼物激起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师生的强烈共鸣。校长窦桂梅说,中国航天人为青少年树立了奋斗坐标,清华附小的师生今后会继续学习中国航天人刻苦训练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将梦想之根深深扎进创新的泥土,以昂扬姿态成长为新时代的栋梁。
⑤“我很兴奋能在这堂有文化力度、有历史厚度、有思想深度的‘开学第一课’中寻找到自己与国家、社会的紧密连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怡霖说,“行走天地间,节目在重大主题和方向中寻找创作灵感,用影像之美创造性表达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工作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唐汉卫说,《开学第一课》节目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年度公共课、公开课,今年的节目通过“行走的课堂”在充分展示各个领域的“强国复兴”征途中“如何有我”的同时,也生动诠释了“何以有我”。
(选自新华网,记者白瀛,有删改。)
1.这则消息导语是2.主体部分列举了李蕴宸、窦桂梅、李怡霖、唐汉卫四人说的话,有何用意?
3.本文多次出现“行走的课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行走的课堂”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含义。
4.请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说说在“强国复兴”征途中,你如何做到“有我”?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