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0.94
所属科目:初中语文
下面是小文同学参加“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活动的读后感,请帮助他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被不断吸收、筛选、同化而形成。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甲),采集了地域的(乙)。翻过一座山,(丙)就转变:走过一陇田,(丁)大不同。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来不同文化的(mèi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足珍贵,价值连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智力             精髓             腔调       意义
B.智慧             精品             声音       作用
C.智慧             精华             音调       意义
D.精华             智慧             意义       音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吸收、筛选、同化而形成。
B.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
C.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同化、吸收而形成。
D.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被不断筛选、同化、吸收而形成。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