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轼)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蒂芥:内心不满,或不快。②药饵:药品。③僦:租赁。④运甓畚土:搬砖运土。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 |
B.“起坐而 |
C.“树林阴翳,鸣声 |
D.“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联系【链接材料】,结合甲文段分析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的目的。
【链接材料】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由于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北宋革新运动庆历新政,欧阳修被贬放滁州。他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使百姓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4.欧阳修遭贬谪后,曾表示不愿做“穷愁怨嗟”的“庸人”。苏轼是“庸人”吗?请结合乙文段中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