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匹配时代的精神文明
①近年来,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饮食守则;在景区,乱扔垃圾、折枝摇树的现象越来越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礼俗……文明、理性正在成为时代的底色,支配着我们的公共生活。
②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在公共场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事件才显得格外刺目,引发舆论普遍谴责。因坐过站,重庆一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坠江;高铁和公交上公然“霸座”,无理取闹……此类行为引发网友留言:你的公民素质已“欠费”,文明“余额”已不足。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体现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公众的“义愤”构成了健康社会的免疫力,形成了社会向善的道德土壤。
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我们要让美德和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以公共文明塑造公共场域,构建匹配我们时代的精神文明。
④作家梁晓声曾指出,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举手投足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对整个社会来说,实现精神上的现代化也是文明再造的契机。
⑤文明其表,制度其里。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支撑。社会学家认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法治和规则同样如此。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社会中,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合作都需要不断打量和试探,社会如何维系,文明又如何延展?正因如此,我们信仰法治、遵守规则,是为了让公共空间变得稳定、可预期。
⑥公共场域的文明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成熟。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文明的因子。文明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体现在你我日常的举手投足、洒扫应对。当中国出境游突破1.3亿人次,每一个乱丢的瓶子、乱闯的红灯,都有可能影响别人的文明观感。这就需要我们以“文明使者”的自觉,体现出和大国身份相适应的文明教养。
⑦构建匹配我们时代的精神文明,就是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而我们社会也将因这一巨大的精神力量,闪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文明之光,照亮前路、引领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也随之实现大幅度跃升。 |
B.精神文明重视的是精神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而不会计较行为规范。 |
C.精神文明会影响公共生活,良好的精神文明能让公共空间变得稳定、可预期。 |
D.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可汇聚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
A.文章立足于当今时代特点,具体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主要途径。 |
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列举多种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两相对照,突出了论点,说服力较强。 |
C.文章第④段引用梁晓声的观点,证明了日常行为比精神层面更能体现社会文明程度。 |
D.文章指出我国出境游人次众多,强调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可能影响文明观感。 |
A.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的行为受到普遍谴责,可见社会向善的道德土壤逐渐形成。 |
B.自觉约束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多为他人着想,这些都是个人精神文明的体现。 |
C.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增加了合作成本,严重制约文明发展。 |
D.构建匹配时代的精神文明,需要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进而使之成为自觉行动。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