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0.15
所属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美从何处寻?

宗白华

①“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你的心也可以发现美,这“美”对于你来说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②要发现深度的美,达到深入的美感,要在心理上具备一些条件。比如,作者的感情经历过一番洗涤,把情绪改造后,再把眼前美的形象,如实反应到心里去,再凭借他物传递出来,才能成为个性化的文学艺术;再如,精通琴艺的俞伯牙,生活上遭遇不顺,万般孤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其心灵受到洗涤,完成了情绪改造和对美的再造,然后,他凭借音乐旋律,放射出对美的最深体会。

③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移情”,是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

④美学家还讲究“心理距离”和“静观”。“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住在现实生活里,自己没能把握美。等到与生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看,才发现家在图画中,在自然美的形象里。

(摘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朱光潜

①与实际的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客观冷静的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美。

②北方人初到西湖,平原人初见峨眉,即使是审美力量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土生土长的人心里往往不觉如此。我平时喜欢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觉得很美丽。看常见的景,身处其中太久,难以发现美;看稀奇的景,人与景观之间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便可在静观中发现其独特之处。

③种田人羡慕读书人,读书人羡慕生意人。竹篱瓜架旁的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的好。这些现象你一定也注意到,它们是什么原因呢?

④看旁人的境遇,好比站在陆地上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利害影响,能安闲自在地品味美妙景致。看正身,看自己,好比乘船遇着海雾,觉得它妨碍呼吸,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

⑤也就是说,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就是生活中的工具或障碍,都只能引起物念。因此,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须以一种自然平静的心态去欣赏和观察事物,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态度去欣赏它们的形象。总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段距离。

(摘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两位美学大师都围绕“发现美”加以论述。请结合作者观点,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美学家讲究“心理距离”和“静观”。
②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态度去欣赏它们的形象。
答:①心理距离:____________②无所为而为:____________
2.甲文论述了“移情”的审美心理。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移情”的句子,试作分析。
A.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有人说,甲乙选文的作者都有“诗人”气质,也有“学者”风范。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见解。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