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勤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创新变革,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还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人民日报《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2021年3月到5月期间,某市对城区6所中小学的450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某市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 统计数据 | ||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 很有必要 | 没有,瞎耽误工夫 | 无所谓或讨厌 |
13% | 16% | 71% | |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 开设了 | 未开设 | 不清楚 |
33% | 33% | 34% | |
学校是否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考核科目 | 是 | 否 | 不清楚 |
3% | 79% | 18% |
【材料三】
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学校的劳动教育遇到困难: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不断弱化。
怎样让孩子爱上劳动教育?重庆市人民小学用10多年的实践做出了回答。人民小学从劳动课抓起,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半月谈记者旁听了一堂劳动教育融合课《舌尖上的数字奥秘》。“孩子们,你们知道鱼香肉丝的味道有哪些吗?”在课堂上,老师从鱼香肉丝的味道入手,引导学生们动手研究菜谱中糖、醋的“少许”“适量”到底多少。每一组的同学再根据之前设想的糖醋比例,现场炒制。“如果今天要制作2000份鱼香肉丝,该怎么做呢?”孩子们议论纷纷:一份一份炒,太慢了;雇100个厨师,一人20份,成本又太高了。
老师通过小视频揭晓了答案:餐饮公司根据对数万家庭的问卷调查得出了鱼香肉丝的最佳配比,然后使用智能机器人炒制。短短的一堂课,老师把劳动实践、科学、数学、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让孩子逐渐爱上劳动教育,人民小学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将家校连接起来,让孩子在学校学、回家做,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为此,编写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按照各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梳理各年级任务清单,要求孩子一学年下来至少掌握2项生活技能。同时,人民小学打破城乡“围墙”,与农村学校共享劳动教育资源。为了加强城乡交流,人民小学和10所乡村小学少年宫结对,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校,整合城乡资源,不仅让城里的孩子走出去,也帮助农村的孩子走进来。
(选自半月谈《杨浪浪:让城里娃爱上劳动课》,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劳动教育。 |
B.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立德、增智、强体、育美。 |
C.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D.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 |
A.大部分学生讨厌劳动课,但家长很重视劳动教育。 |
B.学生自身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学习,但学校老师高度重视。 |
C.大部分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
D.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开设劳动课很有必要,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