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
1915年 | 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
1916年 | 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 |
1917年 |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
1918年 |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1919年 | 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请你评价材料一中“第二次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说“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