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以下是“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部分展品。
![]() | ![]() | ![]() | ![]() |
素面哿(jia)(夏代青铜器) | 刻辞卜甲(商代) | 青铜簋(gui)及铭文(西周晚期) |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青铜器) |
(1)图片中青铜簋上记载的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
(2)请依据示例,完成学习单任务。
示例:夏代的青铜器素面哿,不仅展示了当时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水平,同时作为一种礼器也反映了夏代时期的文明进程。
任务:除示例外,请任选一个展品,解释其所含历史信息。
(3)该图片仅仅展示了“夏商周三代”的出土文物。有同学认为,想要更全面地了“何以中国”,还可以补充展览更多出土文物。请再补充一个出土文物,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根据材料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汉代讲经图

(5)《汉代讲经图》反映了儒学教育的兴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得益于什么措施?
材料四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

(6)依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中国文物存放地的分布特点以及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