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初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对“界碑”的含义做出合理的解释。

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2)材料二中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材料三所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一   油画中的历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图1油画《民族英雄邓世昌》                                     图2 油画《义和团廊坊大捷》
(3)指出图1中邓世昌指挥的战役名称以及图2中民众的抗争口号。

材料二


(4)                    根据上面图片,任选一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5)根据材料,写出“自强运动”所指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该运动为实现“国防近代化”创办的工业。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重要一步……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马洪林《戊戌变法研究百年回顾》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戊戌变法”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

材料三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它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由此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