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哪一政治变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