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涨价),突厥侵扰,州县骚然(骚动)。……(是时京师等地)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至贞观三年(629年),关中丰熟,……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贞观五年(631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远夷率服(归顺我朝),百谷丰稔,盗贼不作(盗贼不起),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魏征对曰:“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年间社会状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简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为进一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元朝建立了发达的驿站交通系统。多条驿路及交通路线的开辟,不仅加强了对边疆和中原的管理,推动了草原上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开辟了欧亚草原向世人敞开的新世纪……“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
——摘编自[明]宋濂等《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政治史实说明元朝驳域“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并概括元朝驿站交通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