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二 就英国方面而言,这场战争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只是其发动的无数殖民战争中的一次。1840年6月末,英国第一批远征军7000人(海军3000人,陆军4000人,包括善战的苏格兰团和爱尔兰团)抵华,英军装备和组织均远胜于清军,未过一旬便占领定海,并封锁了长江及珠江入海口。
——凤凰网《真相》
材料三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因此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4)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