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材料二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
材料三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3)据材料三,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从1405到1433年,郑和奉朝廷之命,先后7次率领浩荡船队下西洋。郑和每次远航,船队满载金银货币和瓷器、丝绸、锦绮、麝香等各种货物,除了用于馈赠,还进行贸易,换回大量的珍珠、宝石、香料,以及珍禽异兽。郑和下西洋后,亚非各国纷纷遣使来与中国建交和进行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在明成祖朱棣时,就有60个国家数百次访问中国。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4)据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历史影响。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