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一个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农业经济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更不待言。
——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 |
西汉 | 2 470 685 | 19.8% | 9 985 785 | 80.2% |
唐朝 | 3 920 415 | 43.2% | 5 148 529 | 56.8% |
北宋 | 11 224 760 | 62.9% | 6 624 296 | 37.1% |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5)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