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文化载体——渊源流长】
(1)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是造纸术的故乡。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两位史学家在哪一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结合材料三,你赞同哪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丝织品)者……(蔡)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
——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盖纸旧已有之,特蔡伦善造(善于改造)尔,非创也。
——陈槱《负暄野录》
材料三:如下图[西汉]纸本地图(出土于甘肃省天水放马滩五号汉墓)。

任务二【文化交流——沟通中外】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大动脉。阐述下面两幅图片之间的关系,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任务三【文化民族——促进交融】
(3)某组同学围绕“鲜卑族的历史”进行相关探究,收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回答:该组同学通过哪些方法收集史料?以下史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①实物:嘎仙洞《石刻祝文》拓片:刻石文字共二百零二字,刻在洞内西侧石壁经过修整的平面上,书体为汉字隶书,记载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东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祖。
②史书:《魏书》记载北魏用强制手段把汉语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语言,采用中原的传统服饰,提倡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以及与汉族士族通婚等内容。
③图像:敦煌莫高窟壁画:描绘了“汉人胡食图”和“汉人演奏琵琶”“着汉族服装的人物坐于胡床上”等景象。
④专著:《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以平城及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文化的交融进行了深层的分析。
任务四【文化传承——继往开来】
(4)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依据下框中的材料,请你助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出行动建议。(要求:紧扣主题,切实可行,说出具体做法。)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储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