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I:相同条件下往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以上3个实验的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NaOH溶液稀释时均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实验探究Ⅱ:
①往装有50mL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
②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此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3)大家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是
(4)实验验证: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内
(5)总结反思:向某弱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