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从地球带上去
(1)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粉末作用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1/3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2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Ⅱ.在天宫制出来
(4)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
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
C.“水-氧-碳”的循环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D.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