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I所示,烧杯甲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在烧杯乙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兴趣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乙烧杯中的部分水分子运动到甲烧杯后,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乙烧杯中的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后,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乙烧杯中的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后,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
【设计实验】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 滤纸不变色 | 氨气 |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 滤纸变成红色 |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 |
【改进实验】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连接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变红。
(3)同学们发现滤纸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采取给试管加热的方法就很快观察到了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于是同学们又对图II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III改进,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4)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5)对比图II实验装置,图III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拓展延伸】另一组同学设计实验如图IV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糖充分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