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资料】
①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偏铝酸钠):

②NaAlO2(偏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③NaAlO2不与BaCl2反应。
【活动一】查看标签(如图1),了解疏通剂
(1)该产品不能直接接触皮肤的原因是
(2)该产品不能与洁厕剂(主要成分为盐酸)混用,否则会失效。其原因之一如图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疏通原理
Ⅰ:取3g铝粉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铝粉完全反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Ⅱ:某同学设计方案并用如图4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先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再取A瓶一定量的固体,从左端管口加入,并用胶塞塞住弯管左端管口。
(3)该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手触摸弯管,感觉到发烫 |
B.产生大量气泡,堵塞物变软后被冲出,落入烧杯中 |

【活动三】探究B瓶中固体物质的成分
取B瓶中固体(与活动二中所用的A瓶固体等量)做实验,并未观察到类似活动二的现象,同学们认为该瓶疏通剂已经变质。为探究B瓶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骤1 | 取B瓶中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 没有气泡产生 | B瓶固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Al和 ① 。 |
步骤2 | 取B瓶中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产生的气体中含 ② ,不含H2 |
步骤3 | 把步骤2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再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残余气体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残余气体不能被点燃 | |
步骤4 | 取适量步骤1所得溶液,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步骤1所得溶液呈碱性 |
(4)步骤1的结论①处应填
(5)小组同学认为B瓶中存在碳酸钠,请解释形成碳酸钠的原因是
【实验再探】
(6)取适量步骤1所得溶液于试管,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据此推断: B瓶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实验反思】
(7)使用管道疏通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小组同学建议厂家在标签上增加一个注意事项——“不可用于铝制管道的疏通”,其理由是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