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
(1)小明认为:蜡烛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果应该是氧气体积
带着这个疑问,小明按网上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如图1,在盛有足量水的容器中放一根燃着的蜡烛,然后用盛满空气的玻璃圆筒倒扣住蜡烛。

【现象】
(2)一开始蜡烛继续燃烧,稍后水中冒出几个气泡,然后逐渐熄火,圆筒内液面逐渐上升,最终停留在等分线4处。请你解释进入约1/5体积的水的原因
【实验探究2】
(3)小明利用课本中红磷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继续探究:把红磷换成蜡烛,瓶中水换成足量澄清石灰水。在蜡烛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前,还振荡了瓶中的石灰水,进行这项操作的原因是

【反思评价】水为何只进入了约1/10体积?
【实验探究3】
(4)小明又继续探究瓶内剩余气体的成分。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发现红磷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燃烧一段时间后再熄灭,同时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
结论:蜡烛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中含有
【交流小结】请依据以上探究分析蜡烛能否测定氧气含量?
【拓展探究】小明继续对红磷熄灭后的剩余气体进行探究,把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镁条仍然能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发出黄光同时生成了黄色固体物质。
(5)小明猜测黄色固体物质不是镁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而是与氮气反应的生成物,理由
(6)经分析,黄色固体物质是镁与氮气反应生成的氮化镁,已知36g镁在氮气中完全反应可以得到50g氮化镁,求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7)已知:氮化镁可以与水在常温下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