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乙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下端管口,关闭K1,打开K2、K3,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乙瓶中下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
Ⅱ.向甲瓶中加入足量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向乙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Ⅱ.打开K1,关闭K2、K3,用注射器向甲瓶中注入适量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长导管下端管口。
IV.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已略去)。
V.当甲瓶中稀盐酸全部反应完后,打开K2、K3,将步骤IV中收集的气体通过K1上方导管压入甲瓶中,可以观察到
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乙瓶中溶液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并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乙瓶中溶液溶质成分可能是:猜想一:CaCl2;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Cl;猜想四:NaCl和CaCl2;猜想五:NaCl和Na2CO3;猜想六:NaCl、CaCl2和Na2CO3
【讨论与分析】
猜想六是错误的,理由是
【过程与方法】为证明其余猜想究竟哪种正确,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乙瓶中的溶液两份于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B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出现白色沉淀 | 猜想 |
【反思与交流】
小丽同学说,更换小明设计方案中滴加到A、B试管中的物质,根据A、B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你觉得小丽所用的试剂可能是
a.A中滴加Na2CO3溶液、B中滴加CaCl2溶液
b.A中通入CO2、B中滴加稀盐酸
c.A中滴加BaCl2溶液、B中滴加Na2CO3溶液
d.A中滴加AgNO3溶液、B中滴加稀硝酸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