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___________ |
②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
③ | ___________ |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
(1)实验①的现象为
(2)小明指出实验①操作不严谨,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实验操作为
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操作 | ![]() | ![]() | ![]() | ![]() |
实验现象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4)【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
【实验反思】
(5)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
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
【实验3】为了进一步探究“足量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还剩余氧气”,小强又利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通过蜡烛燃烧展开探究。

(6)待蜡烛熄灭后,取少量白磷(与红磷化学性质相似)引燃,立即伸入蜡烛熄灭后的气体中,观察到的现象
(7)使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显示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是纯净的氧气 |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