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中发现烧瓶中的气球变大,于是他们得出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结论,小明同学提出质疑,认为这个结论不够严谨,他的理由是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呢?
【设计实验】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设计了以下三个方案证明该反应发生。
方案一: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或消失证明反应发生
(1)取少量广口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如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证明反应发生。
(2)做一个与实验甲相同的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进行对比,通过
方案二:通过检验生成物生成证明反应发生
(1)取少量广口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2)同学们另取少量广口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方案三:设计一个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反应发生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中,碳酸钠几乎不溶于乙醇
【实验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按照图乙进行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
【实验结论】二氢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提升】
(1)小云同学指出在方案一中(1)的设计思路不正确,原因是
(2)同学们在名师的提醒下还反思了方案二的(2)也不够严谨,理由是向取出的液体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即使产生了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沉淀一定是碳酸钙,白色沉淀还可能是微溶于水的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