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 |
B.![]() |
C.![]() |
D.![]() |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
4.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
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5.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③完善户籍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④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口素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双边合作是中国推动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
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
③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
④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距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2)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7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扬“港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7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