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北京猿人 | B.狒狒 | C.山顶洞人 | D.森林古猿 |
2.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等,往往会造成水稻减产,杂草与水稻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 B.寄生 | C.合作 | D.捕食 |
3.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鼠→蛇→鹰 | B.阳光→草→鼠→鹰 |
C.蝗虫→青蛙→蛇→鹰 | D.草→蝗虫→青蛙→细菌 |
4.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
C.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人体 |
D.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人体 |
5.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无机盐。请选出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一组无机盐( )
A.含钙、含铁、含磷的无机盐 | B.含硼、含锌、含钾的无机盐 |
C.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 D.含氮、含锌、含铁的无机盐 |
6.现代农业常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的栽培,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
A.适量施肥 | B.向温室内定期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 |
C.合理密植 | D.过量浇水 |
7.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B.①表示二氧化碳 |
C.②表示氧气 |
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8.下列结构中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
A.输卵管 | B.阴道 | C.卵巢 | D.子宫 |
9.维生素和无机盐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基石”的作用。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 |
B.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 |
C.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 |
D.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碘的无机盐 |
10.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它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 B.胃 | C.小肠 | D.大肠 |
11.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其构成是( )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B.血浆、红细胞 |
C.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 D.血浆、血细胞 |
12.下列属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
A.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 B.管壁厚,弹性大 |
C.管内血流速度快 | D.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
13.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
A.左心房 | B.左心室 | C.右心房 | D.右心室 |
14.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 | B.输尿管 | C.膀胱 | D.尿道 |
15.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大脑、小脑、脑干 |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
C.脑和脊髓 | D.脑神经和脊神经 |
16.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与此类型不同的是( )
A.膝跳反射 | B.眨眼反射 | C.排尿反射 | D.望梅止渴 |
17.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常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下列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激素是( )
A.生长激素 | B.肾上腺素 | C.甲状腺激素 | D.胰岛素 |
18.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 B.黑猩猩钓取白蚁 |
C.菜青虫取食白菜 | D.大山雀偷喝牛奶 |
19.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 | B.属于真核生物 |
C.靠分裂进行生殖 | D.多数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
20.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会用到细菌、真菌。下列食品制作与所用的细菌或真菌不相符 的是( )
A.馒头——酵母菌 | B.酸奶——乳酸菌 | C.米醋——醋酸菌 | D.酱油——大肠杆菌 |
21.家蚕的发育过程是( )
A.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 B.幼虫→蛹→成虫 |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 D.受精卵→幼虫→成虫 |
22.新疆地区不仅棉花产量大,而且所产棉花品质好,特别是新疆长绒棉因其棉纤维长、柔软细腻,光泽度好,成为棉花界的明星。决定棉纤维长短这一性状的是( )
A.基因 | B.DNA | C.染色体 | D.细胞核 |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 | B.由水生到陆生 |
C.由简单到复杂 |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
24.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感染该病毒的患者进行隔离,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 B.控制传染源 | C.保护易感人群 | D.清除病原体 |
25.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做法对健康不利的是( )
A.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 B.经常食用油炸食品 |
C.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D.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
26.请将鸟卵部分结构与其功能连接起来。


27.请将下列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28.某实验小组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正确顺序是______ (填字母)。操作A中,应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______ ,影响观察。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_ ,防止压坏玻片标本。
(3)如图是在显微镜视野右下方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______ 移动。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正确顺序是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3)如图是在显微镜视野右下方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29.请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发现靠近蚯蚓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______ 。
(2)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不光滑;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许多小突起,这是______ ,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3)在观察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保证蚯蚓正常______ 。

(1)通过观察发现靠近蚯蚓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
(2)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不光滑;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许多小突起,这是
(3)在观察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保证蚯蚓正常
30.利用下列实验装置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把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天后进行观察),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______ (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2)装置B:打开阀门使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气体进入试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 ,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______ 。



(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2)装置B:打开阀门使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气体进入试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
(3)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
31.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 、②花柱和③子房组成的结构叫雌蕊;[ ]______ 和⑥花丝组成的结构叫雄蕊。
(2)桃花经过传粉和______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后,①②⑤⑥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凋落,其中③子房继续发育成______ ,④胚珠发育成______ 。
(3)果农为了保持桃树的优良性状,常利用嫁接的方式进行栽培,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图中[]
(2)桃花经过传粉和
(3)果农为了保持桃树的优良性状,常利用嫁接的方式进行栽培,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32.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由[⑥]______ 和[⑦]______ 组成。
(2)图中⑥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⑦的气体______ ,湿润、清洁。
(3)当血液流经⑦的毛细血管网后,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______ 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 血。(填“动脉”或“静脉”)

(1)人体呼吸系统由[⑥]
(2)图中⑥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⑦的气体
(3)当血液流经⑦的毛细血管网后,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
33.下图是玉米种子基本结构示意图(注:①为果皮和种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④⑤⑥共同组成了种子的______ ,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向玉米种子的纵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______ ,其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_ 。
(3)玉米与松不同,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称为______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1)图中③④⑤⑥共同组成了种子的
(2)向玉米种子的纵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
(3)玉米与松不同,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称为
34.下图是人体关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______ 、关节和肌肉组成。
(2)图中[③]______ 内含有的滑液及[①]______ 和[④]______ 表面的⑤关节软骨,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
(3)运动过程中,如采取的方式不当会对运动系统造成损伤,以下各项不可取 的是( )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
(2)图中[③]
(3)运动过程中,如采取的方式不当会对运动系统造成损伤,以下各项
A.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 B.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 |
C.长时间超负荷运动 | D.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