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A.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
A.唐高祖 | B.唐高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
A.《韩非子》 | B.《史记》 | C.《伤寒杂病论》 | D.《梦溪笔谈》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 B.北庭都元帅府 |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D.宣政院 |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
A.阶级斗争为纲 |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实现共同富裕 |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A.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 | B.坚持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农村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
时间 | 类型 | 比例 |
15世纪 | 宗教书籍 | 50%以上 |
古典书籍 | 10% | |
1500年到1520年 | 宗教书籍 | 27% |
古典书籍 | 33% |
A.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 B.推动欧洲大学迅速建立 |
C.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 D.消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
A.缓和与王室家族关系 | B.加强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
C.剥夺国王的全部权力 | D.把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下 |
A.抑制了军事工业的生产热情 | B.推动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发展 |
C.使苏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 | D.避免了德国进攻并占领中心地区 |
选项 | 人类文明成果 | 认识 |
A | 金字塔 | 体现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
B | 《汉谟拉比法典》 | 严格保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
C | 儒略历 | 成为了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
D | 万里长城 |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秦朝时期修筑 |
A.A | B.B | C.C | D.D |
材料一 詹姆斯·瓦特(1736~1819年),英国发明家,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蒸汽机,但资金困难成为他研制的一个难题,直到1774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在利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后,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才正式投产。1790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成功的因素。
材料二 徐寿(1818年~1884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定放弃科举。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所学,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凡的劳动者王崇伦都见证了我国的“一五计划”(如下)。
(3)史料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例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工业落后。据此,请你说明材料用于研究“一五计划”还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
角度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间节点依照角度一予以说明。材料
角度二: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2)根据材料中的角度二,请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的作用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要求: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405年,郑和奉成祖之命,率一支拥有27000人、百余艘舰船的船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及大量金银货币,浩浩荡荡的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西洋。……由于路途遥远,船载粮食、淡水消耗很大,海上天气又反复不定,船上人员多有不适或生病。途经三佛齐旧港时,当地海盗图谋袭击,险象环生,到达满剌加时,船队登岸人员又遭误杀。……部分船员开始埋怨,也有船员怀疑是否可以完成这次航行。
——据《太宗文皇帝实录卷》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以“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为题,站在郑和的角度补写一篇激励船员的发言稿。(要求:依照下面基本格式;在答题卡上补写相关内容且符合史实;表达准确、行文通畅)发言稿

材料二 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并指明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请用史实说明这三国在50年代的关系。
材料三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如果你身临其境,从中可以学习周恩来总理哪些优秀的品质?A.学习中原文化 | B.避免思乡之苦 |
C.消灭鲜卑贵族 | D.减少洛阳人口 |
A.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 B.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
C.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 D.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