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古埃及文明 | B.古中国文明 | C.古印度文明 | D.古两河流域文明 |
A.建立津贴制度保证公民参政 | B.主席团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
C.外邦人和妇女获得参政机会 | D.元老院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
A.科举制度 | B.租庸调制 | C.中央集权制 | D.均田制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
A.但丁 | B.达·芬奇 | C.米开朗琪罗 | D.拉斐尔 |
A.倾销欧洲商品 | B.获得巨额财富 | C.发现美洲大陆 | D.传播宗教教义 |

A.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 | B.将美洲蔗糖、烟草等运回欧洲 |
C.将欧洲火器、杂物等运往非洲 | D.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 |
A.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日 | B.来克星顿枪声打响日 |
C.《独立宣言》的发表日 | D.美利坚合众国国庆日 |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后果 | B.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威胁 |
C.彼得一世对外扩张的作用 | 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
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B.19世纪中期,马克思撰写了《资本论》等著作 |
C.1864年,英法等国的工人代表成立“第一国际” | D.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
A.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 | 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
C.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目标 | D.消除了印度国内的阶级矛盾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
A.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 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
项目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 1 | 2 | 3 | 4 |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 1.3 | 1.9 | 8.1 | 4.6 |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 3 | 4 | 1 | 2 |
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 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 |
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D.法国晚于美、德开展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
A.飞机 | B.电报 | C.轮船 | D.网络 |
A.《神曲》 | B.《战争与和平》 | C.《物种起源》 |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A.意大利背弃同盟国集团 | B.协约国突破工业技术 |
C.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战 | D.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
A.美英尊重维护中国主权 | B.日本的国力走向衰落 |
C.美英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 D.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
A.二月革命 | B.四月革命 | C.七月革命 | D.十月革命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
C.服务于工业化需要 | D.调整农轻重产业比重 |
A.整顿金融体系 | B.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C.调整农业政策 |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影响深远 |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
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违背经济规律 | D.美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A.德国 | B.意大利 | C.奥地利 | D.日本 |
A.德国闪击波兰 | B.苏联赢得莫斯科保卫战 |
C.日本偷袭珍珠港 | 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A.控制西欧 | B.遏制苏联 | C.扼杀中国 | D.称霸世界 |
A.欧洲共同体 | B.欧洲联盟 |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D.欧洲煤钢共同体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A.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 B.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
14世纪中叶,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称被称为理性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1791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第一国际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7年11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1)错误: 改正:(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材料一 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洲、亚洲;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观念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对世界市场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下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材料一 下图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1)从材料一①②两条进军路线中,选出玻利瓦尔的进军路线,并指出他所反对的殖民者。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削弱,亚洲、北非地区多国取得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非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非洲共有45个国家获得了独立。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普遍获得独立的原因。
材料三 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倡议亚非国家继续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开启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摘编自2015年万隆会议纪念活动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形成的时间,简析当今“万隆精神”仍然得到亚非国家高度认可的原因。
材料一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戒。“一切人都是自由的”,不自由的奴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赞成“释奴的善举”,取消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
——摘编自孙义学《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民法大全》的实质及其进步之处。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材料二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体及议会限制王权的方式。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简析华盛顿理解的总统职责。
材料四 二战后,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法规。如《联合国宪章》在采取有效集体办法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范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与贸易秩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世界秩序的发展特点。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应如何发挥法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