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
B.商朝 |
C.周朝 |
D.秦朝 |
2.如下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 B.金文 | C.小篆 | D.隶书 |
3.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
A.都江堰 | B.长城 |
C.大运河 | D.北京故宫 |
4.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尊孔复古 |
D.“打倒孔家店” |
5.“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是( )
A.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 B.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
C.南北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 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航路 |
6.专家通过考证推断:厦门开发时间最迟可以追溯到唐朝。下列各项中,能得出这一结论最权威的证据是




A B C D




A B C D
7.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 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
B.光武中兴 |
C.贞观之治 |
D.开元盛世 |
8.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伤寒杂病论》 |
B.《齐民要术》 |
C.《水经注》 |
D.《本草纲目》 |
9.(题文)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不包括 ( )
A.抗击匈奴 | B.册封达赖和班禅 | C.设置驻藏大臣 | D.设置伊犁将军 |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 B.京师大学堂 | C.黄埔学校 | D.清华大学 |
1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 |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C.拆毁大沽炮台 |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12.“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
13.下图所示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4.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CCTV-发现之旅《美丽中华行》栏目推出“忆红军,寻红旅”系列节目。该节目正确的“红旅”设计应该是( )
①遵义 ②泸定桥 ③赤水河 ④吴起镇
①遵义 ②泸定桥 ③赤水河 ④吴起镇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③④② |
15.“张杨赤子心,不堪国土丧,无奈施兵谏。联中共,齐抗日,复河山。”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重庆谈判 |
16.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卢沟桥保卫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17.观察下图,厦门华垦火柴厂的改造属于( )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8.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社会保障制度 |
19.(题文)毛泽东曾对来访的尼克松说:“(我们)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谈成的直接结果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B.中国重返联合国 |
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0.“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
A.土地改革 | B.第一个五年计划 |
C.“大跃进” | D.改革开放 |
21.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能代表古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 B.金字塔 |
C.阿拉伯数字 | D.基督教 |
22.中世纪德国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 )
A.市民阶级 | B.封建主 | C.国王 | D.教会 |
23.列表能有效梳理历史知识。右表“?”处就填
人物 | 国籍 | 作品 |
但丁 | 意大利 | 《神曲》 |
莎士比亚 | 英国 | ? |
A.《荷马史诗》 |
B.《俄底浦斯王》 |
C.《蒙娜丽莎》 |
D.《哈姆雷特》 |
24.名人传记《归来没有统帅》记述了某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他是( )
A.迪亚士 | B.哥伦布 | C.达·伽马 | D.麦哲伦 |
25.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三角贸易”航程的是( )
A.![]() | B.![]() |
C.![]() | D.![]() |
26.“这场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是国家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请问“这场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C.法国大革命 | D.美国南北战争 |
27.(题文)“……后来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在这份宣言中以浓缩的形式出现。”“这份宣言”是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共产党宣言》 |
D.《联合国家宣言》 |
28.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被称为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与这一发现有理论关联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瓦特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A. 牛顿
B. 瓦特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29.“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A.促进生产力发展 |
B.重视发展农业 |
C.使人民安居乐业 |
D.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
30.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 )
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 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
C.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纷争 | 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
31.北宋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
错误: 订正:
错误: 订正:
3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错误: 订正:
错误: 订正:
3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莱特兄弟发明汽车。
错误: 订正:
错误: 订正:
34.在探究学习中,小明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为主题做了一期手抄报,其中一幅反映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示意图(下图)。该示意图是否有误?请说明理由。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0年——1840年英国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采矿工程师史蒂芬孙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运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自强和求富指导下,1876年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虽然只有14公里,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后来清廷花费28.5万两白银从英国商人手中买下来将之拆毁……原因是修铁路惊动了祖先,破坏了千年农耕模式。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三

——根据(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数据编制
材料四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观念与习俗的变化……推动中国的现代人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静悄悄的革命”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出现与哪一场运动有关?
(2)材料三B点之后中国的铁路里程呈现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铁路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1760年——1840年英国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采矿工程师史蒂芬孙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运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自强和求富指导下,1876年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虽然只有14公里,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后来清廷花费28.5万两白银从英国商人手中买下来将之拆毁……原因是修铁路惊动了祖先,破坏了千年农耕模式。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三

——根据(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数据编制
材料四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观念与习俗的变化……推动中国的现代人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静悄悄的革命”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出现与哪一场运动有关?
(2)材料三B点之后中国的铁路里程呈现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铁路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威尔逊在战争咨文中说:美国参战不是为了征服领土、奴役他人,不是为了索取赔款,而是为了民主与自由,为了弱小民族的权利和自由,为了使世界本身最后获得自由。
(2)依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目的。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说明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真实目的。
(3)综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战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威尔逊在战争咨文中说:美国参战不是为了征服领土、奴役他人,不是为了索取赔款,而是为了民主与自由,为了弱小民族的权利和自由,为了使世界本身最后获得自由。
——(美)杜蒙德《现代美国》
材料二 194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美国之所以参加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四大根本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是否维护它们成了今天我们和我们的敌人之间存在的关键区别。——(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
材料三 战争对美国来讲是笔大生意,威尔逊领导美国参加的那场战争,战场上每名敌军倒下,美国就有25000美元入账。——(美)奥利弗·斯通《躁动的帝国》
材料四 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英国和德国的银行家们把世界贸易“牢牢的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的时间太久了”,这对美国是不利的。这场战争可能会彻底结束这种状况。——(美)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1)材料一中的“咨文”是针对哪一场战争发表的?材料二中“我们的敌人”指的是什么势力?(2)依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目的。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说明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真实目的。
(3)综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战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37.综合阅读题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隆)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⑴文中“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⑵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隆)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⑴文中“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⑵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