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玉器雕琢 | B.骨笛打孔 | C.彩陶烧制 | D.金筒刻字 |
2.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合金 | B.塑料 | C.合成橡胶 | D.合成纤维 |
3.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A.Na2CO3 | B.NaHCO3 | C.NaOH | D.NaCl |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 B.+1 | C.+5 | D.+7 |
5.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铁丝 | B.硫 | C.镁条 | D.木炭 |
6.古籍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反应得到铜,该反应为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7.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 B.加热液体![]() |
C.收集氢气![]() | D.稀释浓硫酸![]() |
8.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
9.黑火药爆炸事件的反应为:
,则X是

A.K2S | B.K2SO3 | C.K2SO4 | D.K2S2O3 |
10.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
B.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30℃时,3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可得到饱和溶液 |
D.将40℃时一定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
11.现有下列反应:①
②
③
。其中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12.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 B.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
C.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 D.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
1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14.现将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2粉末95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AgCl沉淀290g。则该MgCl2粉末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NaCl | B.CaCl2 | C.AlCl3 | D.KCl |
15.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 。
16.大米、面粉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的化学式为______ (填“C2H5OH”、“C6H12O6”或“(C6H10O5)n”);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尿素(CO(NH2)2)属于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17.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______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


18.实验室除去粗实验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溶解、______ 、蒸发;除去粗实验水中的杂质CaCl2、MgC12、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______ 、Na2CO3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其作用是______ 。
19.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做高能能源。该有机物18g与一定质量的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6.4gCO2、21.6gH2O和25.2gN2,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
(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做高能能源。该有机物18g与一定质量的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6.4gCO2、21.6gH2O和25.2gN2,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20.A、B、C、D、E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为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B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A→B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 A的化学式为______ ;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与B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1.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避灾阴凉处干的更快______ 。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溶剂为20L的钢瓶中______ 。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避灾阴凉处干的更快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溶剂为20L的钢瓶中
22.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请写出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2)用80°C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 ?

(1)请写出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80°C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3.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 g。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 。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 ?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
24.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写一个即可)
(2)步骤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
(3)步骤Ⅲ中,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确定M后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请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步骤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3)步骤Ⅲ中,若溶液乙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确定M后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碳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请将如图虚线框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 。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 (填字母代号)。
a构成它们原子的大小不同 b两种物质有不同种原子构成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两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碱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 。
②B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
(4)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液需处理后再排放;除去CO2常用碱液吸收法。
①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______ 。
②为探究足量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Ca(OH)2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2CO3和NaOH。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 。
(5)某温室大棚需用到440LCO2(按标准状况计算,CO2密度为1.964gL),用足量盐酸与含CaCO380%的石灰石反应制取,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

(1)请将如图虚线框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原子的大小不同 b两种物质有不同种原子构成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两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碱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
②B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液需处理后再排放;除去CO2常用碱液吸收法。
①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
②为探究足量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Ca(OH)2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2CO3和NaOH。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5)某温室大棚需用到440LCO2(按标准状况计算,CO2密度为1.964gL),用足量盐酸与含CaCO380%的石灰石反应制取,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