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楚国创造了八百年辉煌历史。下列楚文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铜矿炼铜 | B.玉器打磨 | C.高粱酿酒 | D.粘土制陶 |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 B.牛奶 | C.84消毒液 | D.蒸馏水 |
3.“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间隔 | 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 D.分子在不断运动 |
4.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盆 | B.竹筷 | C.纯棉毛巾 | D.铝质饮料罐 |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 B.石墨用作电极 |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D.碳酸氢钠用作制发酵粉 |
6.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
A.活性炭净水器净水![]() | B.除水中不溶物![]() |
C.量水的体积![]() | D.测水的pH![]() |
8.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
C.TiO2是氧化物 | 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
9.打火机中的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和丁烷(C4H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烷和丁烷都为有机物 |
B.一个丁烷分子中含有14个原子 |
C.氢的质量分数丙烷低于丁烷 |
D.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为氯化铁 | B.X只能为硫酸 |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 D.Y不一定是水 |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 |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
B | 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 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C | 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
D |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 | 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
A.A | B.B | C.C | D.D |
12.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知A点表示S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B.C点表示的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C.D点表示的物质和硝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
D.E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O3 |
13.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化学与农业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在我国首种成功。海水呈弱碱性,其pH______ 7(填“>”、“=”或“<”)。
(2)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中,______ 三种元素需求量较大。
(3)大米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______ 和水,同时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
(4)把稻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
(1)海水稻在我国首种成功。海水呈弱碱性,其pH
(2)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中,
(3)大米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
(4)把稻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
1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B(OH)3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 。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如图为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x的值是______ 。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 周期。
(3)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
(4)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______ 种。

(1)x的值是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3)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
16.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______ g。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______ 。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______ 、过滤、洗涤、干燥。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标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7.某同学发现不同类别物质之间转化有规律可循,画出了以下思维导图(“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B、C、D、E五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的一种,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D的俗名为纯碱,C为铁锈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_ 。
(2)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
(3)取A和C的混合物ag与足量的B的稀溶液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G的最大质量应小于______ 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F的化学式为
(2)D→E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A和C的混合物ag与足量的B的稀溶液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G的最大质量应小于
18.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______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______ 进入(填“a”或“b”)。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19.增氧剂可用于给鱼池增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增氧剂的增氧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该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可以表示为2Na2CO3·3H2O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容易分解。
【提出问题】增氧剂真的能增氧吗?
【初次探究】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无气泡产生;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作出猜想】该兴趣小组结合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测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
【再次探究】该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该增氧剂的增氧原理为______ 。
【评价反思】该增氧剂的保存方法为______ 。
【查阅资料】该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可以表示为2Na2CO3·3H2O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容易分解。
【提出问题】增氧剂真的能增氧吗?
【初次探究】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无气泡产生;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作出猜想】该兴趣小组结合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测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
【再次探究】该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另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 溶液中含有H2O2。该操作中H2O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 待步骤(1)完全反应后,将所得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含有Na2CO3 |
【得出结论】该增氧剂的增氧原理为
【评价反思】该增氧剂的保存方法为
20.工业制得的碳酸钾中常含有氯化钾。现取含氯化钾杂质的碳酸钾样品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4g,向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7.8g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______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______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