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玻璃破碎 | B.石蜡融化 | C.铁生锈 | D.酒精挥发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 B.氮气 | C.洁净的空气 | D.氢气 |
3.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可变为液体或固体 |
C.氧气极易溶于水 |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
4.下列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的是 ( )
A.蔬菜 | B.排骨 | C.水果 | D.米饭 |
5.下列实验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
A.试管 | B.烧杯 | C.锥形瓶 | D.量筒 |
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竹筷子 | B.塑料盒 | C.瓷碗 | D.铁锅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应该少乘车、多步行 |
B.为了营造节日气氛,我们应该在节日里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C.为了安全,我们应该在点燃氢气之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
D.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将废弃塑料进行分类回收 |
8.实验操作中应该严谨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微向上倾斜 |
B.在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缓慢注入水中 |
C.配制NaCl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浓度偏小 |
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通入CO后,应立刻用酒精灯加热 |
9.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 | B.1.66×10-27kg | C.12 | D.1/12g |
10.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作氮(N)肥的是( )
A.NH4NO3 | B.K2CO3 | C.CaH2PO4 | D.KCl |
1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 ;图中x的值为________ 。
(2)从B图中可以看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

(1)图A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2)从B图中可以看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2)下列制造汽车所用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钢铁 B 合成橡胶 C 羊毛织物 D 铝合金 E 塑料
(3)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锈蚀,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2)下列制造汽车所用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钢铁 B 合成橡胶 C 羊毛织物 D 铝合金 E 塑料
(3)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锈蚀,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自来水净化过程中用____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2)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用_____的方法;
(3)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说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条具体做法_______。
(1)自来水净化过程中用____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2)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用_____的方法;
(3)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说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条具体做法_______。
14.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 克;
(2)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1)t1°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2)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以下与食品防腐有关的问题:
(1)虾条、薯片等食品的包装袋内常充入______,该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花生等食品的包装袋里,通常放一小包铁粉,利用铁生锈时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和__来防止食品受潮,同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虾条、薯片等食品的包装袋内常充入______,该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花生等食品的包装袋里,通常放一小包铁粉,利用铁生锈时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和__来防止食品受潮,同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6.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_ 。
(2)实验室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标号)__ ;实验室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___ 装置(填子母标号)。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 (填“a”或“b”)端进。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标号)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17.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a、b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 。
(2)图乙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看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____ ,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___ ,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写出熄灭蜡烛的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 。

(1)甲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图乙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看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18.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该反应的充气原理: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1)室温下,用___ 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_____ 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白色粉末,但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_______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错误;
(4)为了验证另外两位同学的猜想,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该反应的充气原理: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1)室温下,用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白色粉末,但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
(4)为了验证另外两位同学的猜想,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片涂有 | 玻璃片上出现 |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
19.某同学在烧杯内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当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时,共用去稀盐酸36.5g,求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