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理解。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饺子的来历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一书就提到过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zhuàn)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kè)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闹得国家贫穷,百姓怨声载道。一天,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说“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各地厨师来到京里,经殿试,苏巧生被选上。从此,苏巧生凭高超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很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再做一样饭就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做饭时,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举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子,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成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给加点字注音
A.
月(    )记(    )碎(   ) 臣(    )佳(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
(2)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      )
(3)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
3.“饺子”最初被叫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饺子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死神抢时间 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两百多天里,以超人的毅力,写了两篇在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的论文,一部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今年2月23日,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的第17天,年仅58岁的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是在国际计算学习理论界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6年6月26日,洪家荣被确诊为晚期肠癌肝转移。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两篇没有完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这两篇关于计算学习理论的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昂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一周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今年1月底,洪家荣终于为20多万字的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上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1.划去( )中不正确的词语和拼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 趾高气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划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不甘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洪家荣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故乡情思腊八粥(节选)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伯母煮的腊八粥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腊八粥,各种(    )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   )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    )、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地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和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的腊八粥,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   )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

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腊八粥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1.把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A.胀鼓鼓B.甜腻腻C.黏糊糊D.甜丝丝
2.短文中形容豆粒儿饱胀、晶莹剔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___________的特点。
4.第2自然段在短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短文最后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D.表示语意未尽,引入思索。
6.短文写了腊八粥的来历、妈妈煮的腊八粥最好吃、商店卖的八宝粥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等内容,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其他的则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读者认为第4自然段与短文主题联系不大,属于次要内容,可以去掉,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两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是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面这句话,你能理解妈妈的心理感受吗?请写出来。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它写出了小男孩什么样子?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聪明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点评:这是小男孩的一个______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晩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肠胃,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儿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儿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谁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儿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文章围绕着“过年”,记叙了哪些主要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腊八以后,家家户户备办年货;
(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6)正月初一拜年贺岁。
2.阅读第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两个过年习俗中任选一个,结合自身的体验,说说它包含着人们怎样的愿望。(不超过80字)
习俗(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
习俗(2)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鲁 菜

①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地方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②鲁菜的历史( )。《尚书·禹贡》中就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已经用盐调味。鲁菜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已有食用黄河鲤鱼的记载,而今糖醋黄河鲤鱼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

③鲁菜的影响广泛。鲁菜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能不断地向外延伸。( )的北京烤鸭,最早就是从山东烤鸭发展而来,如今成为了北京菜的代表;天津的煎饼果子,流传极广,实际上也是由当年在天津生活的山东人以煎饼卷大葱为本改良而成;( )的宫保鸡丁,则是鲁菜与川菜的结合……由此可见,鲁菜的影响面涉及到整个北方地区乃至全国。

④鲁菜名扬天下,影响广泛,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鲁菜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

⑤鲁菜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鲁菜的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大葱为山东特产,多数菜肴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调馅、爆锅、凉拌都少不了葱、姜、蒜,尤其是葱烧类的菜肴,更是以拥有浓郁的葱香为佳,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等。

⑥鲁菜以“爆”见长,注重火功。鲁菜的突出烹调方法是爆、扒、拔丝。尤其是“爆”这一技艺素为世人所称道。爆,分为油爆、盐爆、酱爆、葱爆、汤爆、水爆等,充分体现了鲁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称之为“食在中国,火在山东”。

⑦鲁菜以“用汤”为妙,精于制汤。鲁菜以汤为百鲜之源,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清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菜品繁多,有“清汤柳叶燕窝”、“清汤全家福”、“奶汤蒲菜”、“奶汤八宝布袋鸡”、“汤爆双脆”等,这些菜品多被列为珍馔美味。

⑧鲁菜以“烹鲜”为独到,讲究原汁原味。鲁菜烹制海鲜讲究,烹调程序严格。口味讲究清淡鲜嫩,不论参、翅、虾、蟹、贝等经鲁菜厨师的妙手烹制,都可成为鲜美之佳肴。

⑨山东民风淳朴,待客豪爽,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鲁菜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节。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等,这些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⑩鲁菜堪称最有文化韵味的菜系。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鲁菜的烹调技艺和鲁地的食风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如清初名士王士祯《历下银丝蚱》诗云:“金盘错落雪花飞,细缕银丝妙入微。欲析朝醒香满席,虞家春花尚芳菲。”蒲松龄亦有诗云:“大明湖上就烟霞,柳色三传凭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尤绿带黄花。”品尝鲁菜的同时,一首首( )的诗作,成为了增添滋味的最好佐料。

1.把下列词语依次补充到文中括号里,正确的选项是( )
① 脍炙人口 ② 源远流长 ③ 妇孺皆知 ④ 驰名中外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菜鲜明独特的风格有哪些?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明文章第④自然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B.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
C.打比方、作引用、分类别D.打比方、作引用、作比较
5.本文详写的内容是(_______),略写的内容是(_______
A.鲁菜的影响程度 B.鲁菜的文化韵味
C.鲁菜鲜明独特的特点 D.鲁菜的历史久远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____________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去同学家玩,这下只好罢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我没有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上来,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很小,但是长年累月,总滴在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窝来了。”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有了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这“水滴石穿”的启示。∥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倾盆大雨________
理睬________
惊讶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长年累月--________
水滴石穿--________
3.文章已用“∥”分为三段,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雨点的劲儿很大,能把石头打出窝窝来。
B.雨点的力量很小,但是长年累月总滴在一个地方,渐渐地就能打出窝来。
C.无论干什么事,有了水滴石穿的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下雨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

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你听,滴答,滴滴答答……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1.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   
____________
2.写出“我们”在雨中的表现。   
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岀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裏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晩方能完事。

(沈从文《边城》)

1.阅读第一自然段前四句,我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等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几个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A.税关前领赏B.划船前的准备C.龙舟竞赛盛况
3.选文重点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凭着对___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