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与茶壶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②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惧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④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1.请你依次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避免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慈母情深(节选)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迫 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 黑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注视 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 躁声)震耳欲聋。
1.在文中括号里选出使用恰当的词语。慈母情深(节选)
①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
②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③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⑤母亲说完,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第①段是对对视
①有一天,萌萌望着我,忽然说:“妈妈,你的眼睛中有我。”
②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③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④“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呢?”他又问。
⑤“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还做鬼脸……”
⑥“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⑦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⑧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其与“又听话,又不听话”相照应。A.人物外貌 | B.人物形象 |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①小时候,我沉默寡言,一开口讲话也是地道的石家庄方言,直到上学的前一天,妈妈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在学校就改说普通话吧。”从那时起,我真的改掉了乡音,并且爱上了朗诵。
②老师很喜欢我。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区里要举行朗诵比赛,学校为了迎战,准备在校内进行初选,我将代表我的班级去参加这次选拔赛。当时,我激动得小脸通红,对老师拍了拍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③比赛当天,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坐在前排的是校领导和各个年级的老师们。优越的声音条件为我营造了良好的开局,现场气氛一度热烈,可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背完第一段的时候,我勉强记起了第二段,顺势再背下去的时候,我的脑子乱了起来,我停顿在那个一米高的砖头讲台上了。全校师生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而我,愣愣地望着天空。突然,在一片空白的恐惧里,我再也忍耐不住了,鼠窜下台。
④就这样,我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块伤疤。这时,我的老师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伯乐”。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用很高的声音对我说:“你虽然没有背完,可就你背出的两个自然段来看,声情并茂,很好!如果能背完,到了区里,一定能拿名次!”他拍了拍我幼小的肩膀,我的腰杆一下子就挺了起来。
⑤这次的教训,让我想了很多。也许人就是这样,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很容易拿出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事情。我很快就接受了第二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代表学校去区里参加比赛。终于,在全区比赛的讲台上,我用稚嫩的童声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功。
⑥后来,我到电视台工作。有一天,领导对我说:“我们要开始一个全新的谈话节目,但是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去邀请很多的嘉宾、名人。”那时候,习惯了经典谈话类节目的我,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节目可以做出怎样的效果。
⑦在这个大难题面前,我犯愁了,整日整夜,想了很多。当时的播音员说话字句清晰,抑扬顿挫。可是,我却对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以为然。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说话,为什么不可以保持最原始的自然放松的状态呢?这时的感觉,像漆黑的夜色里射进一道月光放宽审美观吧。也许没有专家学者谈得那么深入,但是这份自然堪比他们的一本正经。我的心“嘣”的一声,一条紧捆着的绳子解开了,阳光洒了进来。
⑧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新的跋涉。在解开一条条绳子之后,我又演绎了多种主持风格。
⑨现在,回首走过的路,有一点体会让我受益匪浅:人的一生,是被一条又一条的绳子捆住的,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你,让你无法施展。你之所以会觉得别人比你强,是因为他比你先解开了一条绳子,先抛开了一道束缚。从人生的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是学着解开身上的绳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推开生命中一扇又一扇的窗户。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