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15)|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穷人》选段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

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安全;B.安装;C.安定。在文中应取(______)。
2.缩句。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在两次敲门中,心情的变化:(_____)—(______)。
5.选文中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话没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6.文中说“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她还会怎样想?请描写桑娜忐忑不安地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

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样做”是指_______;而“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__________的品质。
2.第二部分中哪句话描写了渔夫的神情?哪句话描写了渔夫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部分通过对桑娜______和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她美好的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穷人(节选)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__________)
(2)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文字是对桑娜的______和______描写,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嗯,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一句话时,要读得(  )
A.缓慢B.激昂C.短而有力D.沉痛
5.画“___”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句子中“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桑娜_______。这句话反映了桑娜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丑娘

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或许是这个缘故,在她嫁给我爸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们姐弟四个之后,大家都称她为“丑娘”。

八岁那年,我开始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鞋、一个小书包,书包上面绣着一只小白兔。我依稀记得,把我送到村口时,她流下了眼泪。

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我把它脱下来挂在凳子上。老师看见了。他提过鞋子,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子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啊!”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粘起的鞋底,足有八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他问我:“你娘一定很漂亮吧?”没等我回答,同村的一个女同学抢了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我仿佛明白了“丑”的意思。

或许那位女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娘长得确实不漂亮,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从此,我心里像含着什么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

转眼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娘更加苍老了,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想想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种种伤心话语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前年年底,按照她的嘱咐,年关之前要和女友赶到家里。我事先和女友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劳作,显老显丑,见了面多说宽心话。女友说:“谁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的,我们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弟弟的眼睛红肿,精神不振。我一问才知道娘在三天前生了重病,住院了。弟说娘不想让我知道,要不会冲我和女友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弟又捧过一红布包给我,说是娘特意交代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未来媳妇的。看着看着,我和女友的眼泪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

1.同“我依稀记得……”一句中的“依稀”意思比较接近的词是_______
A.依然
B.隐约
C.仿佛
2.文中说的娘“丑”,具体是指________。
3.“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娘的“漂亮”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怎样的人是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熬”是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熬”是忍受的意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严肃——(______)   忧虑——(______)   一动不动——(______)
3.用“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语,用“  ”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
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对桑娜夫妇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穷人》节选段落,再回答问题。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了,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节选部分中的画线句子,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
A.表明内心活动时断时续。
B.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C.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移。
D.表示说话有停顿,欲言又止。
2.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桑娜这一人物的内心情感(    )
A.环境描写来烘托
B.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C.人物的语文描写
D.人物的动作描写
3.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节选部分两次写到了桑娜的沉默:①“两个人沉默了一阵”;②“桑娜沉默了”。两次沉默时,桑娜分别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juǎn juàn)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 看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zé cè)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yīng yìng)。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    )不算多——只有两个,(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  西蒙 桑娜喊了一声 心想 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她猛地推开门

1.这段选文摘自______________,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写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词语。
4.请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用“______________”画出一处选文中表示心理描写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慈母情深》(节选),完成下面练习。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选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   ),突出了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环境描写
2.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______
(2)这句话说明母亲看到儿子后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挣钱很丢人,所以她很吃惊地望着儿子。(______
(3)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______
(4)“我的母亲的眼睛”一词置后,表明作者的惊叹,突出母亲的疲惫,作者不敢相信母亲工作环境如此恶劣,突出慈母情深。(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QOrDeR]]解释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和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
【小题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小题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和母亲的最后约定(节选)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方,但母亲迫切而强烈的心愿、充满渴望的目光,激励着王一民出发了。

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南端的海南岛。考虑到母亲身体不支,王一民打算返回家乡,以使母亲“落叶归根”。

④两年多里,寒冬酷暑,冰雪暴雨,还有母亲“老小孩儿”似的抱怨和挑剔,种种路况和心绪,王一民都挺了过来,而且他为自己能和母亲在一起走这么多路感到无比荣幸。

⑤一路上,王一民的行动也引来记者的访问、电视台的镜头、陌生人的好奇,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关注,王一民也会觉得慌张、惊恐。但他收获更多的,是无数好心人的及时收留和援助。“世上的人把母亲和我的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也有人称之为‘夕阳中的微笑’。”当王一民带着母亲返回家乡时,受到了家乡人的高度赞扬。

⑥回家后,母亲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遗言是:希望骨灰能撒到西藏去。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心情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往返路程都加在一起,天约有10万里。

⑦王一民说,我之所以能忍受所有的痛苦,是因为我必须遵守与母亲的约定,这是我能献给母亲的最后的爱心。

⑧他的事迹越过国境,传到了韩国。韩国作家俞贤民先生在中国考察期间,经过百般周折,最后见到了王一民,二人相谈甚欢,于是有了一本真实的书:《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1.请提炼出最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两个核心关键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文章中,“和母亲的最后约定”指(    )。
A.带母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B.陪母亲去中国南端的海南岛
C.让母亲“落叶归根”
D.把母亲的骨灰撒到西藏去
3.下列对第③段画“_____”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吱呀上路”说明儿子年纪大,体力衰弱,动作缓慢
B.“74岁的儿子”“99岁的老母亲”从年龄角度写出了这是一对不寻常的母子
C.“破旧的三轮车”说明工具简陋,母子俩旅途的辛劳可想而知
D.从“中国最北端”到“中国最南端”写出了路途之遥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强调了内容的真实性,也暗示了故事具有非同寻常的情节
B.是与母亲的“约定”和对母亲的爱支撑着王一民克服千辛万苦创造出孝与爱的奇迹
C.母亲99岁了还吵着去看世界,“老小孩儿”似的抱怨和挑剔,实在不可理喻
D.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王一民的孝心超越了国界
5.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文中这对“夕阳红”年龄的母子的旅行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还是“夕阳中的微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