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冀教版(2002)|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 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 农村没什么鲜货 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说着 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 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 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 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父。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父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父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父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父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父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父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 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2) 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3) 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因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又无(    ),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    )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个究竟,结果均(    )。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从此以后,吃馄饨的又多了一个女人。
(    ),馄饨摊前,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却从未少过12人,穿透十几年岁月的沧桑,仍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请给文章取一个感人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时光飞逝    一无所获
一技之长    雷打不动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矿上给矿工妻子和儿子一大笔补偿金。(  )
②12个矿工约定坚持每天吃一碗馄饨。(  )
(4)这篇短文最让你感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12个矿工的约定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吧。
捐  诚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街上被两个男孩挡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顶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ù yóu fēn shuō[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小姐,您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里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症?……”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狼狈的窘态中解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zhì nèn yōu měi[     ]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身穿各种老式军装,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章。每人手里捧一束鲜花。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微微鞠躬,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ì xù jǐng rán[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wēi bù zú dào[     ]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  ]”里写词语。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3)选文记叙了两件事:一是___  _ 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提优
一再加薪的老实人
王孝珠                     
安可兴乳名可儿,我习惯叫他安可儿。可儿家贫、丧父,书却读得溜溜儿地好。但为人太过老实,不通达人情,不圆滑世故,更无半点儿心机。家里有钱的几门亲戚都不看好他,避得很远。高考那年,母亲想着瘦弱的儿子,实在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攒上多少天,攒了十二个鸡蛋,对可儿说:“听说生吃营养好,你每天早晨喝一个,也补补。”
安可儿笑笑说:“拿回去吧,学习跟营养无关。”
最终,可儿以小城第一的成绩,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母亲满心欢喜地去求那几门有钱的亲戚筹学费,那几个亲戚依然找出各种理由推托,不屑地对可儿母亲说:“就可儿那孩子,大学毕业也没多大出息,现在求职和做人,是一门更深的学问,就他那实木脑袋,读一肚子书,又能有什么用,不如不读,省些儿钱,先学学做人,以后娘俩还能过得好些儿!”
母亲含泪回家,心里想,可儿不过老实而已,不管读出来有用没用,喜欢就让他读。为那学费,可儿家真的是砸锅卖铁,也还差些,老师又帮凑了些,学校照顾他勤工俭学,给一份关灯的工作,可儿的大学生活,终于可以维持。
毕业前三月,一家很好的外企,来学校招聘,就招一个,学子们信心百倍,打扮准备都做得溜溜儿地好。可儿穿的用的都寒酸,但也不自卑,就那么淡淡然然地去面试。老外问他月薪要求,可儿说:“事儿没做呢,不知道能不能做得好,拿不准要多少月薪。”老外乐了!可儿就进了这家公司。他的技术棒,任何工程中信息数据出问题,都能解决。做人却傻,也不懂加薪要假。
例如可儿出差住宾馆,住得多了,宾馆也就客气起来,有一次连住十天,结账一万块钱的费用,宾馆给他四千块钱回扣。可儿回到公司交账时,拿出现金说,这是四千回扣。员工大笑,安工真是傻蛋。
老外也乐了,走遍中国,找安工这样的人,真的很难。所以决定,给安工涨工资,月加三千。正笑着的员工,一下傻在那儿,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安可儿不是潜力股,也不是垃圾股,就是个实实在在走人生路的人,不算计人也不算计事,可公司老总一直拿他当宝,他在公司待遇一直很好,任何一次加薪福利,老外都先记着他!
看着安可儿安宁的生活,我就会想,无论在哪个时候,哪个地方,哪个时代,学有所长,诚实善良,脚踏实地的人,都不会被生活亏待!
——摘自《意林》
(1)亲戚们为什么不愿意借钱给安可儿母子?他们认为有出息的人是什么样的?
                                                                               
                                                                              
(2)老外为什么一再给安可儿加薪?从哪件事可以说明?
                                                                              
(3)这篇短文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画出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安可儿穿的用的都寒酸,但也不自卑,就那么淡淡然然地去面试。”的原因是什么?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安可儿的亲戚说:                                                        
我想对安可儿的上司说:                                                        
我想对安可儿说:                                                              
我想对我自己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妈妈眼镜后面那双严厉(    )(    )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七上八下的,仿佛(    )(    )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妈妈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我刚刚坚持了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妈妈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会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步,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1)在原文的括号中给加点词语分别写出两个近义词。
(2)这段心理活动描写,以________为基础,清楚地交代了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活动。
(3)小作者想出了“一条路”,是什么呢?请选择。
①骗妈妈说学校有事,放学晚了。(  )
②向妈妈承认错误,请妈妈原谅自己。(  )
③回家后什么也不说,任由妈妈打骂。(  )
(4)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傅把城里最穷的20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阴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每天早晨,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装面包的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拿到最大的一条面包。最后,等他们拿到了面包,也都顾不上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傅说声谢谢,就慌忙跑开了。

只有格林琴,这位衣(zháo zhuó)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跟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她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后才捧起面包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有一天,别的孩子走了以后,羞怯的小格林琴得到一条比原来更小的面包。但她依然不忘吻面包师,并向他表达真诚的谢意。回家以后,妈妈(qīe  qiē)开面包,发现里面竟然(zàng  cáng)着几枚崭新发亮的银币。

妈妈惊奇地叫道:“格林琴,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赶快去,把钱亲自交给好心的面包师!”

当小姑娘把银币送回去的时候,面包师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特意把它们放进去的。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她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个平静、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上帝的奖赏。”

1.给文章填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从文中找出对格林琴拿面包时的情景的描述,用横线画出来。
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蜂拥而上_________
谦让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格林琴最终得到了奖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我能行: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画出描写桑娜神情的句子。
3.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专注地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吃了一惊,慌忙勒住了自己的马,看看那位胡子上结霜的老人,温和地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您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的眼睛,立即便看出他们内心的淡漠,他们无视我的存在,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您是那样认真地看着我,您看见了我的全身,看到了我冻僵的面部,看到了我求助的眼神,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将会更多给予别人帮助。”

1.第①自然段描写寒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他)怀着焦急的心情,他专注地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老人在路上遇到过哪些人?他们对老人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