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写出反义词
长期—________       深处—________         
先进—________      增长—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反义词。
合作—________  成功—________ 孤立—________  配合—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像小船般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是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倒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未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她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还有谁能为我遮挡?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hán  bāo  yù  fàng
fù  gài
______
____
 
2.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②“母亲啊!您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________为什么要这样比喻?________
5.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请把印象深刻的几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会合作(片段)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照样子补写句子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什么是________呢?顾名思义,__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请用举事例的方法把下列意思表达具体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例如,你是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一定想到了许多有关合作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华佗师蜘蛛

一天,华佗外出,遇到一位采桑女被黄蜂蜇伤。采桑女见是华佗,自认遇到了救星,恳请华佗医治。

华佗采用一般的解毒药,医治无效。他先后到民间访问拜师,查找前人医典,都说此地黄蜂剧毒,无药可治。

采桑女的病情日益严重,华佗束手无策。一日,华佗在山间散步,见一只黄蜂在山间飞来飞去,触景生情,华佗想起了采桑女无药可治,不禁摇头叹气。

忽然见黄蜂撞在蜘蛛网上,被蛛丝缠住难以脱身,蜘蛛赶去抢食,反被黄蜂蜇伤,滚落在地上,腹胀如鼓。蜘蛛就在地面青苔上打滚,说也奇怪,不一会儿,便若无其事地再爬上蛛网,与黄蜂搏斗。如此数次,黄蜂毒汁耗尽,最后成了蜘蛛的美食。

华佗以蜘蛛为师,认定青苔是解蜂毒的良药。于是,他采集了大量的青苔,不但为采桑女子解了危,还制成了专治蜂毒的良药。

1.给加点字注音。
伤(_____)  青_____)  尽(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______
(2)看到眼前的景象因而触发某种感情。(______
(3)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儿办法也没有。(______
3.华佗以蜘蛛为师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文。
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做过不少有趣的实验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将实验经过写下来。
也可以写自己设计的实验。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设计出很多有趣的实验,你可以边实验边观察边作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折翅后的翱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解释词语
堪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怜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1.把下面3个词语分别填入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
冲垮毁灭掀翻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海洋乐于做出奉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训练屋

科学家去太空捡什么“垃圾”?

文/佚名

地球上的垃圾曾经造就出许多“破烂王”,太空中的垃圾是不是也能造就出百万富翁呢?能,一定能!
太空中的垃圾大多以金属为主,但它们绝对不是“废铜烂铁”,而是非常宝贵的黄金、钛、钨等。这些都是人见人爱的宝贝啊!以后可以让“太空清洁机器人”承担搜集这些碎片垃圾的重大任务,专门捡这些垃圾。
但另外一类“垃圾”则是某些不能进入预定轨道的卫星。如果将它们收复或收回,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并且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航天飞机刚好能担当此任务。对通常只有8~10年寿命的卫星来说,一般都能通过更换部件、局部维修等办法,让它们“返老还童”,费用也不是很昂贵。有趣的是,1989年11月,一颗不能进入同步轨道的“西联星6卫星”,经过科学家一番精心地修改之后,在1990年4月利用中国的火箭发射成功,从而变成了“亚洲1号通信卫星”。这是一次真正的“转世”!
1.“担当”中的“担”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组词为“     ”。
2.科学家去太空捡(  )。(可多选)
A.废铜烂铁B.黄金、钛和钨C.不能进入预定轨道的卫星
3.卫星怎样才能“返老还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联星6卫星”获得了怎样的转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用上关联词语“不是……就是……”改写下面的句子,然后比较一下它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教育家所说的“可贵的合作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以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